第二百零七章 种子
第二百零七章:种子
红星机械厂的实验室里气氛凝重,那片被轻易斩断的“复制品”,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它的断裂面在灯光下反射出金属的光泽。@|:齐3盛?小@D说1网?t更+??新§最¤快?/旁边是那片完好无损的钛合金叶片。
在场的所有老专家都沉默着。他们脸上的骄傲和自信已经被一种更深沉的情绪所取代。
顾建业知道,自己该给这些老专家们提提气势了,“我们缺的不是手艺,不是设备,我们缺的是材料科学的积累,是热处理工艺的认知,是一整套从微观层面去理解和控制物质的科学体系。”
顾建业的话精准地剖开了中国现代工业最脆弱的那个软肋,在场的都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工程师。他们当然知道顾建业说的是事实。
只是他们从未想过这个事实会以这样一种残酷而直观的方式被一个年轻人血淋淋地揭开。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厂长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一丝求助。
“很简单。”顾建业说道,“承认差距,然后学习它,追赶它,最后超越它。”
他没有再说什么大道理,他将那片真正的钛合金叶片放在了工作台上。“这个,就当是我留给各位老师傅的一道课后作业吧。”
“什么时候,”他看着他们,“你们能真正地想明白,它为什么这么轻又为什么这么硬了。我们再来谈后面的事。”
说完,顾建业向着一直站在门口的苏岚点了点头,然后便从容地走出了这间实验室。
他已经在这里留下了一颗足以颠覆他们所有人认知的思想的种子。
这就足够了。
他不需要立刻就得到什么结果,他要的只是在这群代表着中国工业最高水平的大脑里点燃一把名为变革的火。
京城市青少年宫的活动室里,气氛同样有些凝固。
所有被基金会资助的学生,都站起了身,用一种近乎狂热崇拜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个传说中的“创始人”顾思源。
“都坐吧,我知道你们都是从最贫困最艰难的环境里走出来的孩子。”
“你们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8\8`d,u^s_hu+w+a`n\g._c,o.m!想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考上最好的大学,去一个更大的世界。”
“这是好事。”
“但是,”他话锋一转,“你们有没有想过,考上大学之后,又该做什么呢?是留在大城市,当一个体面的白领?还是回到那个你们曾经拼命想要逃离的家乡?”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所有学生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从未想过这么远。
“我今天不想给你们讲什么报效祖国的大道理。”顾思源笑了笑,“我只想,给你们讲一个关于道与器的故事。”
他拿起桌上,一支最普通的铅笔。
“这个是器。”他说道,“它很具体,很实用。你们现在拼命学习的数理化,学习的各种知识,都是在打磨你们自己这件器。”
“让它变得更锋利更有用,这很重要。”
“但是,”他又指了指自己的心口,“比器更重要的是道。”
“是你们想用这件器去做什么?”
“是想用它来为自己雕刻一个精美自私的的世界?”
“还是……”他的目光缓缓地扫过每一个年轻迷茫的脸庞。“想用它来为更多的人,为这片养育了你们的土地,去劈开一条通往更光明未来的道路?”
“器决定了你们能走多快。”
“而道,”顾思源一字一顿地说道,“决定了你们能走多远。”
“以及你们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番话如同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入了在场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
他们或许现在还无法完全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但他们知道自己今天听到了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一堂课。
会面结束了,顾思源没有再多说什么,便在中山装男人的陪同下离开了。
他就像一阵风轻轻吹过,却在所有人的心田里都留下了一片充满了希望的涟漪。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散去了,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若有所思的表情。
而赵宁则独自一人留在了活动室里,没有立刻离开。+w^o\sy!w..′co¢m+
她将顾思源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仔细地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她反复地咀嚼着那个关于道与器的故事,她的心中那扇通往未来的大门仿佛被推开了一丝缝隙。
而李瑞也没有走,他远远的站在活动室的门口,看着那个正认真整理着笔记的女孩。他的眼中充满了崇拜和心动。
“赵宁姐……”许久之后,李瑞才鼓起勇气走了过去。
“嗯?”赵宁抬起头。
“你说……”李瑞的声音有些紧张,“顾……顾先生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还有……他刚才说的那个……不成器的朋友,顾凡大哥,他……他现在,在哪里啊?”
他很好奇,好奇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年轻人。
赵宁看着李瑞,她想了想才说道:“我不知道顾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我知道,”她的目光望向窗外无垠的夜空,“……顾凡大哥,他一定是一个心里装着道的人。”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地把自己打磨成一件配得上他的道的……”
“……器。”活动室的灯光下,赵宁的话音落下。
李瑞站在原地望着赵宁,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配得上他的道的器?”他重复着这句话。
他不懂什么叫道,也不懂什么叫器,但李瑞听懂了,赵宁话语里对那个名叫顾凡的推崇。
一种近乎盲目的全然信赖。“赵宁姐,”李瑞忍不住问道,“那个顾凡大哥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比……比顾思源先生,还厉害?”
在李瑞看来,顾思源那个创立了基金会,给了他们所有人新生的神,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了。
赵宁听着他的问题沉默了。
她该如何向一个从未见过顾凡的人去描述那个男人的万分之一呢?
说他懂建筑?懂机械?懂……那些她自己都看不懂的深奥图纸和公式?
不。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他。
“我不知道,他和顾先生谁更厉害。”许久之后,赵宁才缓缓地开口说道,“我只知道,没有顾凡大哥,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也许也不会有今天的这个基金会。”
这番话更是让李瑞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基金会竟然也是因为那个顾凡才存在的?!
那他和顾思源先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他……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李瑞追问道,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急切和不服气。
赵宁看着李瑞,感受到了那充满了少年人独有的好胜心,她说道:“他是一个会记得你生日,会送你一套课本,会告诉你知识什么时候学都不晚的人。”
“他也是一个会为了保护一个不相干的人,而甘愿将自己置于险地的人。”
她说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但正是这些小事,在李瑞的脑海中慢慢拼凑出了一个模糊又高大的身影。
一个与顾思源那种高高在上的“伟大”截然不同,那是一种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伟大。
李瑞发现赵宁每每提起那个“顾凡”时,眼中都不自觉流露出温柔而又崇拜的光芒,他的心中那股莫名的不服气愈发的强烈了。
他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人,他也想在未来的某一天能让赵宁姐用同样的眼神看着自己。
“赵宁姐,”他鼓起勇气说道,“我……我也想去认识一下,这位顾凡大哥!”
“可以吗?”
赵宁愣住了,她摇了摇头:“我……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那……那我们,可以一起去找他吗?”李瑞的眼中露出近乎偏执的光芒,“等……等我们都考上了大学之后!”
“我们一起去那个叫深湾的地方去找他!”
赵宁看着李瑞那张充满了少年意气的脸,许久之后,她还是点了点头。“好。”
从那天起,李瑞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疯狂,他不再仅仅只是为了改变命运而学习。
他有了一个更具体也更强大的目标,他要追上赵宁的脚步。
他要去看一看,那个能让她如此魂牵梦绕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
就在京城的两个年轻人,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而奋力苦读之时。
西南红星机械厂。
顾建业的种子也终于开始破土发芽。
那场降维打击般的实验,彻底击碎了红星厂所有老专家们那份固步自封的骄傲。
他们开始以一种空前谦逊的姿态,重新审视起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老厂长亲自带队将那片被斩断的“复制品”,送到了京城,送到了国家最顶级的金属材料研究所。
他要搞明白,他们到底输在了哪里。
而剩下的专家们,则将自己锁在了实验室和资料室里。
他们开始疯狂地去学习,去研究,顾建业留下的那片课后作业。
他们第一次将目光从宏观的机械加工转向了微观的材料科学。
他们开始重新学习关于“晶体结构”“相变理论”“热处理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而顾建业虽然人已经离开了,但他的名字和他留下的那些颠覆性的理念却像一个无形的幽灵笼罩在整个红星厂的上空,成为了推动这艘沉寂了多年的工业巨轮,重新起航的第一股原始动力。
一个月后。
一份由京城金属材料研究所发回来的分析报告被放在了红星厂厂长的办公桌上。
报告的结论与顾建业当初的判断一般无二。
“材料配比存在微量元素的缺失。热处理工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的缺陷……”
看着那份报告,看着上面那些关于“真空淬火”“深冷处理”“多级时效”的专业术语。
老厂长和所有红星厂的技术骨干们都沉默了。
他们终于心服口服地承认了,他们与世界顶尖水平之间那道如同天堑般的巨大鸿沟。
当天晚上老厂长独自一人在他的办公室里坐了很久。
最终他拿起了那部可以直通京城的保密电话。
“您好,这里是静园。”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平静的女声。
“我……我找顾建业,顾先生。”老厂长的声音有些干涩,“我是红星机械厂的张卫国。”
“我们想请他回来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他停顿了一下。“上上课。”

